网络里的温暖——写给广大农电员工的两封信 jO6WPpq" zHlOk/aF2
RV0wi(WoN K/0iY iQo
整理者:欧伟 ]eW5}<Nv[I =Z?-9bI|^
:HNZQ~vC:G [=`m}Rq
前言: s2zHp}vN w5F4AZ_
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,企业网站早已不是摆设品,成为广大员工的“网谏快车”。越来越多的企业侧重利用互联网这一渠道,来构筑民意表达平台、创新企务公开载体、及时了解舆情、促进科学决策,使之成为企业民主管理的一大亮点。而网络传递速度快,参与人数多,民主氛围浓,让更多的员工自发参与其中建议,把心里的真实想法直接表达出来。 QeIiy$x H <4Wbr5
链接: x AQ34,j C ZRZ(c
在今年春节期间,安徽庐江县一些农电员工对新出台的《劳动合同法》表现出极大的热情,纷纷发帖到庐江供电公司网站的“领导信箱”中,表达自己对农电事业前景的展望和切身利益看法问题,对农电员工的工资、福利、晋职等方面评论较多。针对这些农电员工对该法出台所带来的认识误区和盲点,庐江供电公司党委副书记雍涛同志在新春上班第一天就亲笔回帖,从多角度分析了农电员工的劳动现状,帮助他们解除心理困境,走出认识理解的误区。之后,该文被刊登在巢湖市供电公司网站上。 C%c_?4 KS.\CfAG
仅隔一天时间,巢湖供电公司工会主席兼纪检书记杜为国同志就发表了《读庐江公司雍涛同志给农电员工一封信有感》,信中言词中肯,情理真切,清晰简练,心意良苦,令人感动,在基层引起很大的反响,其实际意义已经超出了信的本身,让广大员工在内心深处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。现将两篇原文摘录如下: (tSvp6RO l.7cbWU]]
d8m[++s @Jw( j
雍涛:《和农电员工谈谈一些自己的想法》 @J@93&br jWE+Y~
春节刚过,给大家拜年了!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,工作愉快,阖家幸福!同时,想和大家说几句心里话。 2iK;xm U ~=/!DNa
近期,一些农电员工在公司网站的“领导信箱”发帖反映个人的想法,对自己所处的企业地位、工资福利、绩效考核等等问题,有话要说、有意见要谈。从网上反馈的信息看,大家所谈的观点聚焦在两个问题上:一是历史上形成的用工二元制度;二是同工不同酬,收入较低。这两个问题是农电管理体制历史演变的客观现实。 G kBPhof ,2_g@c
首先我非常感谢广大农电员工关注“领导信箱”,向“领导信箱”发信,与领导对话。去年底,公司开通“领导信箱”,不仅是为了倾听一线员工的心声,反映员工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难题,同时它兼备着参政议政、献计献策的最直接的通讯工具,成为架起沟通员工和企业的桥梁。 hv!mGt| *fmYA~oC'
多年来,农电员工勤勤恳恳、任劳任怨,默默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,为供电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付出了艰辛的劳动。同时,这几年社会环境的改变和供电企业的发展,也给广大农电员工带来了新变化、新气象。下面我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和感知认识,就农电员工自身利益和工作环境谈谈一些想法,仅供大家参考。 8TyRcPqrV 4Cd|Im_B
一是从历史时间上看:农电乡站→农电管理站→供电所的变化轨迹。农电乡站、电管站是地方政府的名称,行政管理属地方政府,供电局负责业务指导,工作性质半农半工。2000年农电体制改革后重新组建供电所。人、财、物管理权一起并入供电企业,是供电企业的派出机构,在政治地位上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,可以说正在发生质的变化。 iOKa|SH` EKDE~HDBq
二是从岗位称号上言:村电工→乡电工→农电工→农电员工,每一步变化不单纯是名称的变化,重要的是其背后的人文环境的悄然改变,所显现出来的是人的地位提高,是企业管理的进步,人性化管理的转变。 TKJg?LR5 (j)I5=
三是从工资福利上讲: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,农电员工的工资福利也在逐年提高。坦率地说,现在广大农电员工的工资并不高、福利待遇还不是很完善。但一个企业存在二种用工模式、二种工资渠道,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,在全国范围内各行各业也存在此类现象。这里既有社会政策导向因素,也有企业生存发展的压力,但农电管理体制和用工模式的改革发展是必然趋势,有待时间来推进。 BRu!J/Epv ! @YMe
四是从工作性质上观:农电员工作为供电企业的第一线,考核严、任务重、难度大。尤其是近年来,农电管理的精细化,省、市公司管理落脚点都是供电所,压力多半落在农电员工身上,大家顶烈日、抗严寒,风雨无阻,起早摸黑去干工作,是非常辛苦的,但工作效率、工作技能、工作责任心在农电员工队伍中有待提高。 }KtmpIl ?fQ>d
五是从员工队伍上谈:目前庐江县农电队伍现状不容乐观,农电员工素质是制约县供电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,队伍庞大、点多面广、素质有待提高,特别是一些农电员工思想认识存在的一定误区,就庐江供电公司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上: \#OUk: lPT9 7RL
“满员缺人”现象突出。由于历史问题,庐江农电人数与其它县相比,队伍规模大,包袱重,而技术人员严重短缺,能上杆、架线的“蓝领精英”极少,优秀技术人才流失严重;大多数农电员工(除大厅、管理岗等工作岗位外)还不能做到全日制专业化;加上一些农电员工思想认识偏差,在农电员工队伍中“拿钱不干事的”有、“拿钱不能干事的”有、“拿钱不干正事的”有。 U"w3G b=^K^<&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