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千年前的巴东知县“寇巴东” "!([P9E . ?bu= t
一千年前,巴东县有一个县长是个出名的大清官!后来当了宰相。 b#>H:] I ;/`u)
Ru8sR\
,, HCyF:G>:
宋朝,支持杨家将抗辽,审判奸臣贪官潘人美的北宋宰相寇准,年轻时曾任巴东县令,是个为民造福的大青官。 0l!m4NTA A8SLc\X#
)s~BlZ+ 64'|UQI
巴东县城公园山上的“清风亭”就是一千年前寇准修建的,是两袖清风的意思。 >|SXlUbE TL%,
=H
I\D5Asv <IrL<l[DD
野三关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镇。早在秦汉时期,巴人就在此形成了稳定的活动区域。北宋宰相寇准任巴东县令时,曾在这里劝农弃猎从耕。 F}A-& pZ!~)|
/)
^(c EQj
寇准出生在关中道渭河边一个贫苦的农民家中。他17岁时父亲就死了,自幼跟着母亲饱受人世间的艰辛。19岁那年,寇准赶赴开封参加宋太宗亲自主持的全国会试。在殿试大堂下,年轻的寇准面对太宗的提问,对答如流,显示了卓越的才华。皇帝非常欣赏他的才识和刚直的性格,便破格录取了他,那时他还不足20岁。 MO\d7ww WUr&PtK
d<<7fxW )Hr_K$"
寇准被宋太宗录取后的第二年,就去四川巴东县当了知县。寇准到了那儿不到半年,巴东县就政通人和、百业兴旺。老百姓亲切地称年轻的寇知县为“寇巴东”。 HoO~0Jan Gk$~!^#H
)!9Ff(u
O 6}(q)q
宋太宗非常器重寇准,提升他为尚书虞部郎中、枢密院直学士,主持官员的考核与选拔工作,把组织人事的大权放心地交给了寇准。寇准不畏强权,公正不阿。无形之中,得罪了很多权贵。一天,他骑着马匆匆赶去办事,突然,街旁闪出一人拦住他的马,连声高呼:“万岁,万岁,万万岁!”此事很快传到了太宗耳里。太宗非常生气,训斥道:“我听说有人喊你‘万岁’了?”寇准连忙说:“陛下,这一定是有人陷害我……”太宗气还没消,说道:“哼!听说你当时还挺高兴的,明天你就到青川去吧!” J'Tv469.k x#!$k]4
X:M+;4C
!\~Wg=&v
寇准离开京城还不到一年,朝廷里就乱成了一锅粥。太宗一道圣旨,又将寇准召回京城,拜为参知政事。面对烂摊子,寇准抡起了改革大斧。这使许多当权者的利益受到损害。很快,以冯拯等人为首的守旧派结成了反对阵营,把朝廷搅得终日不宁。此时,太宗皇帝年龄已经大了,过早地出现了老年痴呆的迹象,他听信谗言,将寇准贬为邓州刺史。 \q"!yl$u3 8<3BfD_Ez
}-CNE_I S#:&AkDhC
寇准被贬到邓州后两年,赵恒当了皇帝。权衡再三后,真宗皇帝任用寇准为宰相,寇准又一次回到了宋王朝的权力中心。 *F<W52 \13eIS
j@y?ys7\ ` !YFTlK z
公元1004年,北方辽军大举南侵,一天之内就有五次告急文书飞到朝廷。真宗皇帝大为震惊,满朝文武大臣都十分害怕,皇帝身旁一帮投降派主张向南京逃跑,向成都逃跑。寇准站出来对着投降派愤怒地说:“谁再为陛下出南迁的歪点子,谁就是大宋朝的千古罪人。辽军没什么了不得的,如果陛下御驾亲征,一定会把辽军打回老家去的。” $Glxtl. 'r>{KB\
`M\+adDx Io|wSbO
真宗皇帝听了寇准的话点头说:“你说得对,我御驾亲征,一定要把辽国人打回老家去!” C-Rgv,\v KAdR8uIW
Z'gh& PP-3A+|3
宋军在寇准的指挥下,连获大胜。在澶州前线,胆小的真宗就是不敢过黄河,寇准又极力劝说:“陛下,过吧!背水一战,想当年,楚霸王项羽把船都砸漏了……” taU&
+dc "~&eZ=9nM
?8)1a6d" LFxEr`Q45
真宗说:“我知道……不过,书上写的不能全信,可别把我那龙船给砸了!”
a0#& |
|